Webpack是前端工程化工具。Webpack 作为老大哥,在前端社区也算站稳了脚跟,它提供了许多配置和插件,让开发者定制化构建项目。
1. 初始化项目
yarn init -y
初始化完毕后可以看到多一个json文件。
2. 安装依赖
yarn add webpack webpack-cli -D
3. 在项目中创建 src目录,编写代码
创建src目录/index.js 文件参考:
创建并编写默认的webpack.config.js文件
webpack.config.js
module.exports = {
mode:'production',
}
4. 打包
yarn webpack
可以看到打包后的文件在dist目录
Webpack提供配置项和插件系统,允许我们在webpack.config.js
文件中进行各种配置,从而帮助我们定制化构建项目。
设置打包的模式,production
为生产模式,development
为开发模式
module.exports = {
mode:'production'
}
指定打包入口文件,默认为./src/index.js
module.exports = {
entry:'./src/a.js',
}
指定打包入口为a.js编译后查看如上图所示,达到预期效果。
指定打包入口文件为['./src/a.js','./src/b.js']
数组
entry:['./src/a.js','./src/b.js']
指定打包入口文件为对象且多个文件
entry:{
aa:'./src/a.js',
bb:'./src/b.js',
},
Webpack 会将value
文件打包成key.js
文件,比如上述例子会将'./src/a.js'
文件打包成aa.js
文件、'./src/b.js'
件打包成bb.js
文件。
对打包后的文件进行配置,默认打包文件地址为./dist/main.js
const path = require('path')
module.exports = {
output:{
filename: "bundle.js", //打包后的文件名
clean: true, //每次打包前清除上次打包的文件
path: path.resolve(__dirname, 'hello'), //打包后的文件存放路径,必须要绝对路径
}
}
在filename
中Webpack提供模版字符串的形式,可以自动生成唯一文件名:
filename: "[name].js"
打包多个文件时匹配对应的文件名,[name]
与 entry 中的 key 对应。filename: "[hash].js"
会随机生成哈希值,一般用于区分版本。等等,详情参考官方文档 Output | webpack 中文文档 (docschina.org)
Webpack默认情况下,只会处理 js 文件,如果我们希望它可以处理其他类型的文件,则要为其引入loader
以css为例,如果我们不进行任何操作
如上所示,创建一个测试的样式文件然后js引入使用。
//直接将css引入到js中
import './style/index.css';
document.body.insertAdjacentHTML('beforeend', '<h1>hello webpack</h1>');
此时直接打包:
报错了,Webpack说读不懂。
所以下面我们需要安装解析css文件的loader:
yarn add css-loader
配置loader,rules
是一个数组,允许我们配置多个loader,test
属性是一个正则表达式,用于匹配对应loader的文件,use
属性则是匹配对应loader。
module:{
rules:[
{
test:/\.css$/, //匹配文件
use:'css-loader'
},
]
}
配置完毕,成功打包,但是页面上并没有样式,但是打包文件中是有样式的啊,为什么就没有显示到页面上呢?
因为loader遵循职责单一原则,一个loader只做一件事情,如果你想在打包的文件中使用上css,光有解析loader还不够,还需要安装另一个loader:
yarn add style-loader
然后配置style-loader
:
module.exports = {
module:{
rules:[
{
test:/\.css$/, //匹配文件
use:['style-loader','css-loader'] //从后往前执行,有顺序要求
},
]
}
}
这里需要注意⚠️,如果我们配置多个loader,则用数组存放,存放的顺序遵循从右往左,先执行的放右边,否则会报错。这里先编译css再使用,所以顺序为'style-loader','css-loader'
。
在编写js代码时,经常需要使用一些js中的新特性,而新特性在旧的浏览器中兼容性并不好。但是我们现在希望能够使用新的特性,我们可以采用折中的方案。依然使用新特性编写代码,但是代码编写完成时我们通过一些工具将新代码转换为旧代码。
Babel 就是这样一个工具,可以将新的js语法转换为旧的js,以提高代码的兼容性。我们如果希望在Webpack支持babel,则需要向Webpack中引入babel-loader。
document.body.onclick(()=>{
alert('hello webpack')
})
打包后发现还是箭头函数。
于是我们安装babel-loader
以及一些配置:
yarn add -D babel-loader @babel/core @babel/preset-env
配置
module:{
rules:[
{
test: /\.m?js$/, //以.mjs或js后缀的文件
exclude: /(node_modules|bower_components)/, //排除node_modules中的文件
use: {
loader: 'babel-loader',
options: {
presets: ['@babel/preset-env'] //根据目标浏览器或运行时环境自动选择合适的转换规则
}
}
}
]
}
再次测试,成功将箭头函数打包成普通函数。
我们可以在package.json
文件中配置需要兼容的浏览器,详情见 github
"browserslist": [
"defaults", //默认
"ie <= 11", //ie版本低于11
"last 2 versions", //至少存在两个版本
"> 1%", //市场占有率大于1%
"iOS 7",
]
plugin 的作用是 Webpack 扩展功能。loader 可以理解为转换器,用于处理模块之间的转换,plugin 则用于执行更广泛的任务,它可以访问 Webpack 的生命周期,在合适的时机执行插件的功能。
举个例子?:
我想在打包目录生成html文件,用于访问打包的js文件,我们可以手动创建,但是我们不建议直接操作dist
打包目录,我们可以通过plugin自动生成该文件。
安装自动生成html文件的插件
yarn add -D html-webpack-plugin
plugins:[
//自动创建html文件
new HTMLPlugin({
title:'Hello Webpack', //配置html文件的标题
template:'./src/index.html' //以哪个文件为模版创建
})
]
当我们再次打包,就会自动生成包含对应配置的html文件。
webpack-cli
提供了许多命令帮助我们打包运行项目
yarn webpack
每次修改源码都需要重新打包,太麻烦了,所以需要
yarn webpack --watch
加上--watch
后每次修改源码都会被监听到,并且重新打包。
但是这个命令不能完美还原项目上线的场景,因为它访问的是文件目录,而不是服务器。
为此,我们可以安装一个Webpack服务:
yarn add -D webpack-dev-server
当我们运行以下命令,它能够将项目部署到一个开发服务器上:
yarn webpack serve --open
当我们访问本地8080端口,就能够看到我们的项目。
⚠️需要注意的是:这个服务它只会将我们的项目打包并运行在这个服务器,但是本地看不到这个dist
的,所以当我们项目调试完毕,还需要自己手动打包一下。
我们一般会将常用的命令配置一下,使用起来更方便:
"scripts": {
"build": "webpack",
"watch": "webpack --watch",
"dev": "webpack serve --open"
},
执行命令参考:
yarn build //构建脚本
yarn dev //dev脚本
http://blog.xqlee.com/article/2408051610045310.html